“莲藕是个宝,御寒最有效;饭后吃红枣,补血抗衰老;早睡又晚起,保暖养元气。”中国人历来讲究食疗,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科学研究也证明了这些食疗方法的科学性。你是如何看待健康食疗的呢?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健康饮食八分饱,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健康饮食八分饱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试验:一组大鼠限制饮食,只给吃八分饱,一组大鼠自由取食,随便吃,结果发现,只吃八分饱的大鼠寿命比较长。美国人用蠕虫、白鼠、老鼠和猴子做观察,把它们摄入的食品减少30%的热量,则它们的寿命比普通饮食的同类长30%。观察人类,长寿者肥胖的少。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南宁北郊山区,经济欠发达,但却是长寿县,年逾百岁者很多见。他们的养生之道之一就是吃饭只吃八分饱,而且经常素食。当然,长寿的后天因素还有很多,养生之道的方法也不少,但长寿者们食不过饱,只吃八分饱的习惯是值得仿效的。
在中国民间有少吃香,多吃伤和饥不暴食,渴不狂饮的谚语。《寿亲养老新书》有言:尊年之人,不可顿饱。《内经》强调:饮食有节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些都是长寿者的经验总结。如果热量摄入过多,造成人体肥胖,则会产生富贵病,自然短寿。
为什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热量的摄入会延长寿命,还有待更深入的生理学研究。有人设想,当身体自身感到提供的热量有限时,新陈代谢的速度便会放慢,用以储备一定的能量。新陈代谢减慢,人体有毒产物和废料的产生也少,自身吸收的数量和解毒的负担也会减少,从而减少了旺盛的代谢和亢奋的生理过程。机体在相对较低水平代谢过程中运转,分解代谢相对减少,从而获得寿命的延长。自然,这些假说有待进一步验证,动物试验的结论也不一定完全符合人类,但是吃八分饱长寿的启示还是值得重视和探讨的。
如何做到八分饱首先要有毅力,面对山珍海味不动摇,在还稍有饥饿感的情况下,毅然离开饭桌。在下一顿该就餐时确实有饥饿感了,这就说明你脾胃好,有食欲。饭前先喝汤或喝稀饭会提前产生饱腹感,有助于防止暴饮暴食。肥胖身材的人常食欲亢进,暴饮暴食,这是因为脂肪细胞可以分泌促进食欲的物质,精美的食品又可刺激食欲,越吃越馋,使胃的体积越撑越大,较难形成饱腹感,所以越吃越多,恶性循环。中医有胃有伏火,消谷善饥一说,也认为食欲太好是病态。吃八分饱的原则应以自身的状况为基础,灵活掌握。有些患者营养缺乏,肿瘤晚期出现恶液质,低蛋白血症等营养明显不足者,则不提倡必须吃八分饱。
97Msw.com相关知识
秋季晚餐怎么吃?晚餐只适合吃“八分饱”
秋季人们胃口变好,有的人一不小心就可能吃撑,吃撑会出现食积内停,并进一步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闷。吃不饱饭是个大问题,吃好饭也是个大问题,每日三餐都应尽量按时,中晚餐不要过量,这样才能使脾、胃、肝、胆有节奏地运转,避免积食和消化不良的发生。
为防止吃得太多太腻,应该避免先吃菜再吃饭,可以先吃点主食,有利于淀粉酶对食物进行消化,进而刺激胃酸的分泌,增强胃的消化能力。如果主食选用一些粥类,则更加好消化、好吸收。北方人也可尝试学习南方人的进食习惯,吃饭时先喝点汤,既可以润燥,也可以占位置,以防吃多吃撑。如果先吃主食后喝汤,则更容易出现腹胀的感觉。
秋季的晚餐应八分饱
秋季的晚餐应八分饱,最好的办法是细嚼慢咽。吃饭应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一般来说,从吃饭开始,经过二十分钟后,大脑才会收到吃饱的信号。如果吃饭太快,大脑很可能还没发出消化指令,人就已经吃多了。另外,也可以多吃些凉拌菜和粗粮,这样可以让食物在口中多咀嚼一下,有助于控制食量。秋冬季节,吃一些萝卜,也有助于消化。
晚餐也需要保持适量的清淡
晚餐也需要保持适量的清淡,最好是选择一些含脂肪少的食物同时还要保证易消化,而且吃晚饭的时候千万不要过饱。如果晚餐的时候营养过量摄取,就会到这些消耗不掉的脂肪堆积在人体内,从而导致肥胖影响人体健康。
晚餐不要吃什么?三种晚餐天天吃等于自杀
晚餐早吃是医学专家向人们推荐的保健良策。有关研究表明,晚餐早吃可大大降低尿路结石病的发病率。
1、禁晚餐吃太多:晚餐早吃少患结石
人的排钙高峰期常在进餐后45小时,若晚餐过晚,当排钙高峰期到来时,人已上床入睡,尿液便潴留在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尿路中,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致使尿中钙不断增加,容易沉积下来形成小晶体,久而久之,逐渐扩大形成结石。所以,傍晚6点左右进晚餐较合适。
2、禁晚餐吃太荤:晚餐吃素防癌
晚餐一定要偏素,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为主,而蛋白质、脂肪类吃得越少越好。若脂肪吃得太多,可使血脂升高。研究资料表明,晚餐经常吃荤食的人比吃素者的血脂要高23倍。碳水化合物可在人体内生成更多的血清素,发挥镇静安神作用,对失眠者尤为有益。
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大多数家庭晚餐准备时间充裕,吃得丰富,这样对健康不利。据科学研究报告,晚餐时吃大量的肉、蛋、奶等高蛋白食品,会使尿中的钙量增加,一方面降低了体内的钙贮存,诱发儿童佝偻病、青少年近视和中它年骨质疏松症;另一方面尿中钙浓度高,罹患尿路结石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另外,摄入蛋白质过多,人体吸收不了就会滞留于肠道中,会变质,产生氨、硫化氢等毒质,刺激肠壁诱发癌症。
3、禁晚餐吃太饱:晚餐吃少睡眠好
与早餐、中餐相比,晚餐宜少吃晚间无其他活动,或进食时间较晚,如果晚餐吃得过多,可引起胆固醇升高,刺激肝脏制造更多的低密度与极低密度脂蛋白,诱发动脉硬化;长期晚餐过饱,反覆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往往造成胰岛素细胞提前衰竭,从而埋下糖尿病的祸根。
此外,晚餐过饱可使胃鼓胀,对周围器官造成压迫,胃、肠、肝、胆、胰等器官在餐后的紧张工作会传送信息给大脑,引起大脑活跃,并扩散到大脑皮层其他部位,诱发失眠。
能量限制有助健康长寿-吃饭吃八分饱更能长寿
大多数人群都存在B族维生素不足的情况,而B族维生素对于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有重要作用,一部分常在外面吃饭或常吃快餐的人由于营养素不够均衡,常出现B族维生素摄入不足的情况,进而导致新陈代谢低下,诱发各种亚健康症状。
吃饭吃八分饱更能长寿吃饭只吃八分饱到底有什么科学道理?它到底是如何左右人们的健康状况,达到养生长寿的效果的呢?
实验证明能量限制有助健康长寿
随着减肥的流行,人们或多或少都尝试过采取控制能量摄入的方式来减肥。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来说,不但减肥时应当限制能量摄入,日常生活中也应当采取限制能量摄入的饮食方式,以预防生活习惯病的发生,并促进人体健康、长寿。
2009年一项研究显示,能量摄入控制在70%的猿猴比无能量摄入限制的猿猴无论是疾病发病率还是死亡率都更低,外貌上也显得更加年轻。该项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针对动物进行的能量限制相关研究,多项研究结果均显示,将能量摄入限制在每日所需能量的70%能够有效促进健康长寿。
能量限制可控制长寿基因作用
能量限制为何能让人更加长寿,其科学原理归根结底基于人体中的基因。人体从父母处获得的细胞约为60兆个,在这些细胞中都含有数量庞大的遗传信息。尽管人们的体质会类似父母体质,但这并不说明,父母都胖孩子就一定会胖。这是因为基因的状态和功能会随环境改变,基因上的功能开关也会时开时关,这一点在针对同卵双胞胎进行的实验中已经确认。也就是说,通过饮食、运动、心理状态各方面的干涉,能够达到控制基因开关的效果。
从饮食角度来说,能量限制就是方法之一。有研究报告称,通过限制能量,能够使影响老化与寿命的长寿基因开关打开。但问题在于,对于一部分亚洲人来说,日常饮食原本就比欧美人更低,女性更会因为减肥而减少能量摄入,如果再限制能量减少30%,或许反而对人体有害。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只需要注意吃八分饱,不要进食过量,注意少选择高能量食物即可。
能量限制除了影响基因外,还对人体内的细胞有影响。人体细胞有自净功能,会将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不必要的废物和垃圾排除体外。这种功能不但需要细胞保持在年轻、健康的状态才能实现,同时,这种功能需要在一定时间内、机体处于空腹状态、大脑判断机体处于饥饿转改时才能启动。因此,如果持续吃得很饱,人体很少处于饥饿状态时,细胞的自我净化功能将会减弱。
减少能量限制的前提是营养素的摄入均衡
值得一提的是,科学家们所说的能量限制仅仅是摄入能量的减少,而绝不是摄入营养素平衡崩溃,能量摄入减少应当限制在全面摄入不同食材的基础上。有针对人体的临床研究发现,限制能量如果不能保持营养均衡,则有可能引发肌肉量、骨骼量与免疫力的下降,可能造成骨密度低下。
2012年,研究发现,用加入了抗氧化物质、营养均衡的食物喂饲猿猴,无论是否有能量限制,二者之间并无明显的寿命差别。该研究的发表说明,食物的多样化与营养素的平衡摄入对人体健康的积极影响比限制能量更大。
对于一部分人来说,由于身体状态或生活原因的影响,营养素可能无法全面摄入,当必要的时候,保健食品等辅助食品也可以选择。一般情况下,人们可选择的保健品主要分为三类:
(1)能够补充其人所需营养素的保健品
原则上,只要保证膳食均衡,人可以只通过饮食获得足够的营养素,但对于一部分特殊人群如孕妇、消化能力减弱的老年人来说,饮食无法完全补充足够的营养素,这时候可通过专业检查获知自身需要怎样的营养素,并有针对性地遵照医生或营养师建议购买保健品补充所需营养素。
(2)抗氧化型保健品
维生素A、C、E、锌等维生素和矿物质都是具有良好抗氧化能力的营养素,一般抗氧化型保健品也是最多被人们选择的保健品。但需要注意的是,类似维生素A和E一类的脂溶性维生素,一旦摄入过量很容易引起中毒,在选择此类保健品时尤其要注意控制摄入量。
(3)有助代谢的保健品
大多数人群都存在B族维生素不足的情况,而B族维生素对于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有重要作用,一部分常在外面吃饭或常吃快餐的人由于营养素不够均衡,常出现B族维生素摄入不足的情况,进而导致新陈代谢低下,诱发各种亚健康症状。因此对于这些人来说,有针对性地补充B族维生素能够促进健康。
什么是七分饱?晚饭吃七分饱最好
同样的一碗体积,热量却比白米粥的热量低。喝下这样的粥很容易有饱腹感,但热量远没有大米饭那么高,这种偷梁换柱的办法如果能坚持,例如每天晚餐的主食换成杂粮粥而不是白米饭、白米粥,就可以帮你在不知不觉中减肥了。
什么是七分饱?晚饭吃七分饱最好
晚饭吃七分饱最好
一般来说,吃到有撑胀感的时候算成十分饱,正常的晚餐应该吃到七分饱。所谓七分饱,就是胃还没有觉得胀起来,但是食欲已经减弱了,只是还是忍不住地想再吃几口。从健康的角度看,晚餐最好保持七分饱的感觉,如果还想减肥,吃到五分饱就可以了,五分饱就是,饥饿感基本消失,但还有明显的食欲,到睡前可能稍微有点饿。
怎么能轻松地就吃出七分饱的感觉?
这就需要在晚餐中造假,而粗粮是最好的造假原料。选择低热量食物时,既要注意到糖和油这些热量高的元素,还要注意到食物含水量,含水少了往往热量就高。比如水果相对来说都是热量低的,一旦变成了果脯、干果,热量就要增加很多。100克葡萄的热量只有43大卡,但变成了葡萄干后,100克的热量就是350大卡,增加了近10倍。
明白了这个原理,你的晚餐就要多注水了,而注水效果最好的就是杂粮,因为它纤维素丰富。熬过腊八粥、杂粮粥的人都知道,为了能使粮食、豆类尽快煮得软烂,一般都要提前泡上半天,同样的一碗米,泡半天也涨不出多少,但是一碗杂粮可以发涨得很明显,就是纤维素的效果。这样熬出来的粥,同样的一碗体积,热量却比白米粥的热量低。喝下这样的粥很容易有饱腹感,但热量远没有大米饭那么高,这种偷梁换柱的办法如果能坚持,例如每天晚餐的主食换成杂粮粥而不是白米饭、白米粥,就可以帮你在不知不觉中减肥了。
每餐七分饱健康活到老 如何准确定义吃七分饱
民间一直有每餐七分饱,健康活到老的说法。现代科学也证实,吃七分饱就可以保证营养摄入,只要长期坚持,不仅有助控制体重,还有利于头脑保持清醒。然而,吃到七分饱到底是个怎样的感觉?吃到什么程度该放下筷子?
每餐七分饱健康活到老 如何准确定义吃七分饱
什么是七分饱?
七分饱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提醒人们吃饭不能过量。天津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付金如告诉记者,想要吃到七分饱,只要有饱的感觉,就别吃了,但也不能饿着。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营养科教授李惠明表示,七分饱是一种因人而异的感觉,不是很好衡量。应该是感觉吃得差不多了,却还不想离开饭桌,可要是再吃的话就会撑。总而言之,是一种似饱非饱的感觉。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的解释更为细致,七分饱应当是这样一个感觉:胃里还没觉得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有所下降,主动进食的速度也明显变慢,但习惯性地还想多吃,可如果把食物撤走,换个话题,很快就会忘记吃东西。此外,范志红还具体指出其他几个级别的饱腹感,供大家参考。八分饱时,胃里感觉满了,但再吃几口也不痛苦;九分饱时,还能勉强吃几口,但每一口都是负担,觉得胃里已经胀满;十分饱时,就是一口都吃不下了,多吃一口都痛苦。
三位专家都表示,人们摸索自己七分饱的饭量,需要一个不断感受和调整的过程。有一个标准需要牢记,那就是如果吃饭时间相对规律、固定,这顿吃了七分饱,第二餐之前是不会提前饥饿的。也就是说,如果提前饿了,就意味着没吃到七分饱,可以适当再增加一点饭量。
其实,有了七分饱的意识,就是好的开始。
专家提醒,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一些细节:
专心吃饭。
对饱的感受,是人的本能,天生具备。不过,对不同级别饱的感受,一定要在专心致志进食的情况下才能感觉到。如果边吃边聊,或边吃边看电视,就很难感受到饱感的变化,从而不知不觉地饮食过量。
细嚼慢咽。
只有细嚼慢咽,才会感受到自己对食物热情的变化,饥饿感的消退,吃饭速度的减慢,胃里逐渐充实的感觉也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不同饱感程度的区别。然后,找到七分饱的点,把它作为日常食量。
少精多粗。
吃水分大的食物可以让胃提前感受到饱,有利于控制食量,比如喝八宝粥,吃汤面,都容易让七分饱的感觉提前到来。另外,吃需要多嚼几下才能咽下去的食物,比如粗粮,能让人放慢进食速度,有利于感受饱感,从而帮助人们控制食量。相反,精白细软、油多纤维少的食物会让进食速度加快,不知不觉中吃下很多。
喜欢《健康饮食八分饱》一文吗?“97美食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健康食疗的知识,同时,97msw.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健康饮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